佛說業報差別經 ----正確的因果觀(6)貴族與賤民作者:劉欣轉貼 在 印度從前是有種性制度的。一個人生下來就有固定的種性,只能從事某一類工作。有的擁有特權,有的地位就十分卑微。其實不僅僅是印度,其他國家也有這樣的現 象。不過形式不同,等級的劃分也不同。區分的嚴格程度也不相同。印度的種性制度是屬於劃分較為嚴格,區別明顯的,分為四級。婆羅門,剎帝利,吠舍,首陀 羅。在歐洲我們看到的就是皇室、貴族與平民的區分了。在現代社會,這樣的現象並不是沒有了,而是形式上改變了。依然有人生下來就會有特殊的地位、特殊的權力。屬於上層社會。有人生下來就是普通人,被他人所支配,沒有任何特權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復有十業。能令眾生得下族姓報。一者不知敬父。二者不知敬母。三者不知敬沙門。四者不知敬婆羅門。有十種原因,會讓我們生下來就成為下族姓報,首先是不尊敬父母。佛法中對於孝是十分重要的,但是二胎和我們說的儒家的孝並不一樣。這個孝是理性的,在因果業報規律的指導下的孝順。有人會說,佛法讓我們做這個、做那個、又這個不能做,那個不能做。太不自由。其實不是佛法強制人去做什麼,而是告訴大家這件事做完了有什麼結果,那件事做完了有什麼結果。比如上面說的,沒有尊敬父母、尊敬修行者、尊敬婆羅門,就會有下族姓的果報。尊敬父母大家都知道,尊敬出家修道者,佛法經典中已經不是一處講到。尊敬婆羅門我們解釋一下。這個婆羅門是印度種性之一。和我們說的婆羅門教不完全相同。在這裡它不是指宗教,是指階層,是出家僧侶、學者階層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社會上受人尊敬的人。五者於諸尊長。而不敬仰。六者於諸師長。不奉迎供養。七者見諸尊長。不迎逆請坐。對於老師、長者不能尊敬、禮敬。恭迎奉座。也會導致下族姓的果報。見到尊長應起立迎接、讓座。這一點對現代生活中非常有指導意義。平素我們生活中,對待父母尊西裝長,要有起碼的禮節、來迎奉座、尊重聞訊,是不可少的。八者於父母所。不遵教誨。九者於賢聖所。亦不受教。不能遵循父母、聖賢長者,有益的教誨。我們平素對於父母師長有益的教誨、合理的指派理應聽聞順意。沒有做到的話,我們將來的果報就是下族姓、出身不會高貴、他人不會尊敬。因為自己沒有尊敬該尊敬的人的緣故。十者輕蔑下族。以是十業。得下族姓報。輕蔑下族姓也會導致自己成為下族姓人的果報。對於地位、權力、威望不如自己的人,不可輕蔑,不能輕視,看不起人是要不得的。哪怕是乞丐也要平等看待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中講,佈施的時候能夠對貧賤之人平等看待,會導致佈施的果報完全不同。可見平等是多麼重要的觀念。那麼後面,我們就知道了,如何才能得到上族姓的果報呢?復有十業。能令眾生得上族姓報。一者善知敬父。二者善知敬母。三者善知敬沙門。四者善知敬婆羅門。如果用一句話說,尊敬一切應該尊敬之人。尊襯衫重他人的果報就是將來自己能夠受他人尊敬。那怎麼尊敬呢?下面說了:五者敬護尊長。六者奉迎師長。七者見諸尊長。迎逆請坐。八者於父母所。敬受教誨。九者於賢聖所。尊敬受教。對於父母師長來應起立、奉座、恭敬聞訊、對於其有益的教誨應聽聞順意。能做到這個就非常好。十者不輕下族。以是十業。得上族姓報。不可輕蔑他人、輕視不如自己的人。貧賤者要平等看待。或許有人會說,即便做到了,那也是下輩子才能見到的果報。太遙遠了。其實不然。現在的社會,地位權力已經不再是終身制、不再是僅靠出身造就。如果我們身體力行世尊的教導,自然會對自己的將來產生非常好的影響。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。這一部分,世尊為我們講述了幾點對待父母師長應有的禮節,讓我們在生活上有法可依,不致迷惑。 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汽車借款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n75unam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